<span id="pjbtt"></span>

<th id="pjbtt"><output id="pjbtt"><output id="pjbtt"></output></output></th>

<form id="pjbtt"></form>

      新聞中心

      您當前位置:首頁 >> 黃芪種植技術

      黃芪種植技術
      發布時間:2015/6/13   瀏覽量:1021

        黃芪,又名黃耆,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。植物黃芪產于內蒙古、山西、甘肅、黑龍江等地,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。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、膜莢黃芪的根,具有補氣固表、利水退腫、托毒排膿、生肌等功效。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,現代研究,黃芪含皂甙、蔗糖、多糖、多種氨基酸、葉酸及硒、鋅、銅等多種微量元素。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應激、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。但表實邪盛,氣滯濕阻,食積停滯,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,以及陰虛陽亢者,均須禁服。


        栽培技術

        選地、整地和施肥

        黃芪系深根作物,應選擇土層深厚,土質疏松、肥沃、排水良好、向陽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,平地或向陽的山坡均可種植,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為宜。于早春利用滅茬(旋耕)深松起壟機進行土壤深松起壟或小四輪懸掛鑿式深松鏟深松起壟,深度達35cm以上,利于保墑,同時提高出苗率20%-30%。加深耕作層,改善耕層結構,利于根系伸長、增粗、分叉減少,既提高產量,又提高質量等級。結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層15cm左右做基肥,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機肥3000-4000kg,三元素復合肥(N、P、K各15%)20kg,配以復合生物菌肥1kg。

        種植方法

        采用種子繁殖方法2.1種子處理 由于黃芪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,存在休眠狀態,故必須以機械、物理或化學方法促使其發芽。

        沸水催芽 將選好的種子放入沸水中攪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,將水溫調到40℃后浸泡2-4h時,將種子膨脹的部分撈出,未膨脹的種子再以40-50℃水浸泡到膨脹時撈出,加覆蓋物悶12h,待萌動時播種。

        機械損傷 將種子用石碾快速碾數遍,使外種皮由棕黑色有光澤的變為灰棕色表皮粗糙時為度,以利種子吸水膨脹。亦可將種子拌入2倍的細砂揉搓,擦傷種皮時,即可帶砂下種。

        酸處理 對老熟硬實的種子,可用70%-80%濃硫酸溶液浸泡3-5min,取出迅速置流水中沖洗半小時后播種,此法能破壞硬實種皮,發芽率達90%以上,但要慎用。

        播種 采用直播方式。春播在“清明”前,秋播在“白露”前后。在壟上開溝8-10cm,施入三元素復合肥(N、P、K各15%)10kg做種肥,復土5cm,踩底格子后采用條播方式,把處理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,再復土3-5cm鎮壓一次即可。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種量2-3kg。

        田間管理

        間苗、定苗、補苗 當苗高5-7cm時進行第一次間苗,通過2-3次間苗后,每隔8-10cm留壯苗1株。如遇缺棵,應小苗帶土補植,也可重播催芽籽補苗。

        中耕除草 黃芪幼苗生長緩慢,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,因此,在苗高5cm左右時,要結合間苗及時進行中耕除草。第2次于苗高8-9cm,第3次于定苗后各進行中耕除草1次。第二年以后于5、6、9月各除草一次。

        追肥 黃芪喜肥,在生長第1、2年,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,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kg或三元素復合肥(N、P、K各15%)7-8kg。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廄肥2000kg加三元素復合肥(N、P、K各 15%)10kg、餅肥150kg,混合拌勻后于行間開溝施入,施后培土防凍。

        打頂 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長,減少養分的消耗,于7月底前進行打頂?梢栽霎a。

        病蟲害防治

        白粉病 高溫多濕的7-8月間為盛發期,危害葉片和莢果。受害葉片兩面和莢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絨狀霉斑,后期出現很多小黑點,嚴重減產?捎诎l病初期用25%粉銹寧1500倍液或1:1:120波爾多液噴霧2-3次,效果較好。

        黃芪紫紋羽病 俗稱“紅根病”。因發病后根部變成紅褐色,先由須根發病,而后逐漸向主根蔓延,根部自皮層向內部腐爛,最后全根爛完。防治方法:除清除病殘體、輪作、雨季排水外,可結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70%敵克松1.5-2.0kg進行土壤消毒或發病初期用多菌靈、甲托、退菌特等灌根。

        蚜蟲 7-8月份發生,為害嫩梢,高溫干旱年份尤為嚴重,可用40%樂果1000-1500倍或50%避蚜霧2000-3000倍噴霧防治。

        豆莢螟 成蟲在黃芪嫩莢或花包上產卵,孵化后幼蟲蛀入莢內咬食種子。老熟幼蟲鉆出果莢外,入土結繭越冬。在花期用敵敵畏或敵殺死按用量每隔7天噴施一次,連續噴3-4次,直到種子成熟為止。

        留種與采種

        采收黃芪長到第3年便可以收獲。收獲過早,黃芪質量差;年久不收,極易黑心或木質化。采收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時進行,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發前進行,因此時根生長充足,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,黃芪產量高。采收時要深挖,不要傷根,防止挖斷主根,影響藥材產量與質量。南方多雨地區,為減少爛根損失,最好當年收獲。

        留種選3年生以上(含3年)生長健壯、無病蟲害地塊作黃芪種子田。對種子田管理,在一般大田管理的基礎上(切勿打掉花芽),于7月中旬增施一次磷肥、鉀肥,每畝施過磷酸鈣25千克,氯化鉀10千克,促使花盛果多,籽粒飽滿。結果種熟期間,如遇高溫干旱,應及時灌水,降低種子硬實率,提高種子質量。黃芪種子的采收宜在8月果莢下垂黃熟,種子變褐色時立即進行,否則果莢開裂,種子散失,難以采收。因種子成熟期不一致,應隨熟隨采。若小面積留種,最好分期分批采收,并將成熟果穗逐個剪下,舍棄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實,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莢。若大面積留種,可待田里70~80%果實成熟時一次采收。收后先將果枝倒掛陰干幾天,使種子后熟,再曬干,脫粒、揚凈、貯藏。

        采收與加工

        一般2-3a采收,生長年限過久可產生黑心,影響品質。一般9月中下旬采收為佳。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,避免碰傷外皮和斷根,去凈泥土,趁鮮切去蘆頭,修去須根,曬至半干,堆放1-2d,使其回潮,再攤開晾曬,反復晾曬,直至全干,將根理順直,扎成小捆,即可供藥用。質量以條粗、皺紋少、斷面色黃白、粉性足,味甘者為佳。正常年份每667平方米可產干品300kg左右。

        黃芪栽培注意事項

        1、繁殖 黃芪用種子繁殖,黃芪種子種皮堅硬不易透水,存在休眠狀態,故須用新高脂膜拌種(可與種衣劑混用),驅避地下病蟲,隔離病毒感染,加強呼吸強度,提高種子發芽率。   2、管理 栽培后加強田間管理,增強植株抗病性。及時間苗、定苗、補苗,中耕除草松土,黃芪喜肥,確保水肥充足。打頂控制植株高度生長,減少養分的消耗,葉片開始擴展的時候,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。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(營養)向根系輸送,提高營養轉換率和松土能力,使根莖快速膨大,藥用含量大大提高。

        3、病蟲防治 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,應遵循有病治病、有蟲殺蟲,無者則防的原則,并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。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溫工作,確保安全越冬。

      亳州市華峰中藥材種苗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:亳州市譙城區站前路交易中心102號 手機:13966870338 聯系人:王峰 技術支持:
      您是第位訪客 皖ICP備17026393號-1
      日韩高清无码视频|国产高清国际精品福利色噜噜|自拍亚洲日韩一区|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